這段時間來,在對Pre-IPO有了初步的了解後,筆者又針對Pre-IPO基金的部分研究了一下,發現其實在中國有很多相關的資訊,可惜都是簡體的,閱讀起來真的有點吃力,今天就稍微整理了這幾天看到的資訊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如果還不知道Pre-IPO或是忘記Pre-IPO是什麼的請溫故知新一下(請看這篇),基本上它就是準上市(擬上市)企業在上市前的準備階段,彙整筆者看到的資訊都顯示,很多基金管理公司都開始專注於Pre-IPO上市前企業的投資,更不用說一些規模較大的投資基金(如高盛、摩根史坦利等)也把此項目納入投資組合中佔有相當的部分。
其實,只要google一下,不難發現,大部分和Pre-IPO基金投資有關的資訊都是國外的(歐美[Keating Capital、Enko Capital…等]、中國[德同資本…等]),畢竟,這東西也是美國開始的,中國近年來也非常夯股權基金的投資,倒是在台灣沒有聽過這投資項目,或許是刻意被投資大戶、銀行獨佔了吧,也有一說是因為這幾次的金融風暴台灣受到的影響相對較亞洲其他地方小,所以就沒有引進台灣了。
不管怎麼說,台灣還是每年有很多公司上櫃/市,也持續有很多有能力的企業準備上櫃/市,這樣看來,Pre-IPO的賺錢機會是一定有的,只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機會一探究竟,難怪有錢人越來越有錢,M型化收入的差距也是越來越誇張,筆者個人比較相信的這些機會早就都被有錢人占去了,難怪一般市井小民就不可能知道了。
廢話好像說太多了,現在就再詳細一點說明Pre-IPO股權基金吧!
Pre-IPO基金是透過投資企業股權,讓被投資的企業以出讓該公司股權的方式向基金公司融資取得資金,解決企業一時無法取得銀行貸款資金的問題,這種方式能對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產生最直接的作用,舉例來說,當一間公司它已經具備了相當有競爭力的產品,也開始投入生產獲利,營收獲利也相當接近可上市的標準,甚至是已經有大單在等著接了,但礙於這間公司的規模不夠應付這麼大的訂單需求,最差的狀況就只能放掉獲利的大好機會了,畢竟向銀行貸款也會被受限,無法滿足預期的資金需要,這時候,Pre-IPO股權基金的挹注就可以幫助該企業快速有效的解決問題。
當然,基金公司在挹注企業資金的同時,也和被投資的企業達成共識,讓基金公司同時取得該企業的股權,一般來說是20%左右,當然這應該會因為雙方的需求而有所調整,接著,基金公司也會提供相關的資源給被投資的企業造成加分的效果,這對企業未來的股票價格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主要會透過以下兩種方式來呈現。
1. 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
一些實力較強的基金可以為企業導入管理、客戶、技術、上市服務等相關資源,同時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也會要求企業建立規範法人治理結構。
例如高盛投資中國的無錫尚德電力,並且為尚德引進銀行的資源;投資百度的Google和投資建設銀行的美國銀行都提供自身的專業經驗,幫助百度和建設銀行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場運作能力。
2. 提高企業的市場形象
這是從Pre-IPO基金的投資管理流程上來說,Pre-IPO基金為了控制投資的風險,在進行投資之前,會針對被投資企業的業務、法律、財務、管理團隊和企業上市的可能性進行詳盡的分析調查,而且Pre-IPO基金為專業機構,比一般投資者更具有較強的專業分析判斷能力,因此,有Pre-IPO基金的進駐對投資帶來信心加強的加分效果,尤其當某些特別出名的基金能提升企業的市場形象。
例如摩根史坦利投資中國的蒙牛乳業,無疑是增強了上市後投資者投入的信心。
總結來說,Pre-IPO基金可以替企業解決問題、帶來加分的作用,同時,基金公司也因為取得該企業的股權,為了要能獲利兌現,就會引進各種產業資源幫助企業運用、盈利,以期能盡快達到上櫃/市的目標,在股票市場上賣出取得的股權獲利,真是魚幫水、水幫魚的一個好辦法啊!